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设立,依法独立负责管理和运作的非营利性组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进行改制,其中之一就是将其改为企业。那么,这些改制后的企业是不是国企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改制后的企业是何种性质
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后,其性质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是在组织形式上有所变化。企业与事业单位最大的区别是目的不同,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特点和性质不同。
事业单位改制后的企业分类
根据国务院的规定,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后,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全民所有制企业:即企业全部股份由全体人民所有,如民航、电信、邮政等。
集体所有制企业:即企业全部股份由全体职工或集体所有,如蒙牛、红旗连锁超市等。
股份合作企业:即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份由职工或大股东所有,如一汽、恒盛达集团等。
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企业的情况
对于某些特殊的事业单位,如石油、银行等,由于其性质特殊,改制后可能会被划分为国有企业。这时候,变化的不再只是组织形式,而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范围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改制后的企业就被称为国有企业。
与国有企业的区别
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虽然都是公有制单位,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首先是所有权不同,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而事业单位则由国家依法进行管理。其次是经营目的不同,国有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事业单位则是提供服务。
拓展知识:事业单位改制需满足哪些条件
想要改制成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不得低于全额拨款收入的50%自行解决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在实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按照公司制进行组织管理和自主经营活动。
制定社会责任报告。
组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其他组织并选定担负责任的人员。
结尾
总之,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其性质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对于特殊情况下被归为国有企业的企业,其所有权和经营范围都会有所变化,但依然属于公有制单位。此外,在进行改制前,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