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常见的一种临床检查,可以检测人体各项指标。其中,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低是常见的一种异常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什么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是指在单位体积的红细胞中,平均的血红蛋白的含量。正常成年人的MCHC约为320~360g/L,在血常规中属于重要的指标之一。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低的原因
1.缺铁性贫血: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进入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量减少,MCHC也会随之降低。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某些原因,骨髓合成出大量异常的巨幼红细胞,这些红细胞囊内的血红蛋白含量较低,从而使MCHC降低。
3.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在循环中被过度破坏或者寿命缩短时,也会导致MCHC下降。
4.慢性病:肝脏、肾脏等慢性疾病患者因身体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也会出现MCHC降低的情况。
什么症状会出现
MCHC偏低通常不会有太明显的症状表现,但是常常伴随其他贫血症状,如乏力、气促、心悸、头晕等。当MCHC过低时(小于280g/L),还可能出现黄疸、皮肤潮红等症状。
如何预防和治疗
1.平时应该注意食物的搭配,保持饮食多样化,增加含铁、叶酸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品摄入,如动物肝脏、豆类、青菜等。
2.适当补充维生素C等营养素,帮助吸收铁质。
3.根据病因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如缺铁性贫血需补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需根据情况进行造血。
相关知识拓展
1.轻度的MCHC偏低并不影响健康,无需过多担心。
2.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也是常见的一个指标,与MCHC同属于血常规的成分之一。MCV偏低则表明红细胞平均大小小,提示可能是缺铁性贫血,MCV偏高则表明红细胞平均大小增大,可见于巨幼红细胞等病症。
3.在临床诊断中,血常规不仅可以检测到MCHC等指标,还可以了解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多种指标,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结尾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低是一种常见的异常现象,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正确地了解其病因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同时,血常规也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关注指标的变化,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