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是体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血常规作为最基本的检查项目之一,在临床医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白细胞高的情况,该怎样看待其意义和应对方式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相关知识。
什么是血常规?
血常规是通过检验患者取自静脉血液中所含的不同数量、不同类型的细胞来了解人体内部的情况。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多项指标,其中白细胞计数是判断人体所处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白细胞高的情况意味着什么?
当血常规中白细胞比正常范围内(4-10 ×109/L)高时,我们称之为“白细胞高”。白细胞高的情况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细胞数量增多造成的相对性白细胞增多,另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白细胞过多导致的绝对性白细胞增多。
相对性白细胞增多
相对性白细胞增多的情况源于体内某些疾病或因素引发其他种类细胞的数量减少,以至于白细胞占比相对增多。常见的引发因素有:
- 药物作用(如糖皮质激素)
- 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病菌感染
- 肝梗死、溃疡病、糖尿病等人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的疾病
绝对性白细胞增多
绝对性白细胞增多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白细胞过多。这种情况可能源于发生以下疾病:
-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造血组织疾病
- 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
- 重大感染(如脓毒症)
此外,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人体也容易出现白细胞过多的情况,因为此时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高度激活状态。
如何应对白细胞高?
针对白细胞高的治疗策略因人而异。若患者所患病症属于相对性白细胞增多,则可选用相关药物进行控制,只要消除白细胞增多的原因即可;若患者病症是绝对性白细胞增多,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细分治疗。
相关拓展知识
除了血常规外,还有许多其他检查项目可以协助检测体内白细胞状况,例如骨髓象、细胞学检查等都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
结尾
不同于严重疾病往往察觉稍晚,血常规可以明确地告诉我们自己身体内部当前状况。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定期进行体检的良好习惯,在发现自己血常规出现异常时,不要惊慌,而应迅速就医,早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