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反映出人体供氧功能是否正常。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则是评价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一项指标,其偏低意味着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什么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简称MCHC,是指在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量。正常值为320-360g/L。MCHC的变化往往会影响人体的运动和代谢功能。如果MCHC偏低,说明红细胞里面的血红蛋白量偏低,人体机能掉败,导致身体健康风险加大。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的原因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包括许多不同原因,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输血过多等引起。以下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的一些常见原因:
- 缺铁性贫血
- 泌尿生殖系统出血
- 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异常
- 营养不良
- 铅、汞中毒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对身体的影响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对人的身体健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危害:
1. 贫血
由于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通常意味着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量不足,这种情况下人可以非常容易地患上贫血。贫血会导致疲劳乏力、头晕眼花、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并会影响身体免疫功能,从而增加了感染或其他疾病的风险。
2. 脑部和神经系统受损
研究显示,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还会导致脑就补氧不足,对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会引起失忆、反应变慢等精神症状。此外,神经系统也易受到影响,导致感觉异常等症状。
3. 其他影响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还可能引起贫血性心脏病、怀孕期间的并发症、乳腺癌等多种疾病风险提高。而一些特定原因引起的MCHC偏低,如铅毒、铬、镉等,还和斑秃、肺癌、肝癌等恶性疾病有关。
预防和治疗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的方法
对于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的患者,应首先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而改善个人生活习惯也是有帮助的。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1. 平衡饮食
提高血红蛋白浓度最根本的办法是通过饮食方式摄入足够的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调节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例如红肉、豆类、黑木耳、海产品等都是铁含量丰富的食物,多吃有利于提高血红蛋白浓度。
2. 适当补充营养
提前或者病后补充铁、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可有助于提高血红蛋白浓度,而缺乏这些元素则会致使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引起各种不适症状。
3. 增加健康运动
适中的运动也可以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增强人体机能。健康的运动形式可包括各种适度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骑行等。但如果已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应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运动。
4. 服药物治疗
使用一些含铁剂、维生素片等药物可帮助改善缺铁和营养不良等情况导致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症状。
结论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在全身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发现出现MCHC浓度偏低的症状,应根据病因定位进行有效治疗,同时改善生活习惯,增加足量的营养摄入以保持健康水平。如果您有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的问题,一定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